• Post category:魔方解法

聖手四階魔中魔3.0解法

 

聖手最近出的四階魔中魔2.0、3.0

(聖手同時還有五階魔中魔2.0、3.0、4.0)

(三階魔中魔1.0、2.0)

(二階魔中魔、四階魔中魔1.0、五魔方魔中魔、魔塔魔中魔、魔塔魔中魔二號)

 

我一開始以為四階的跟之前mf8出的四階魔中魔1號2號3號相同。

有網友提醒我其實不相同,並看看有沒有好的解法。

把玩了一下,它們的結構真的不同,且差異很大。

mf8的版本,六個面皆為0面(圈圈不會跟著動),方塊的軸就是在中心,比較規則,每一面轉起來都一樣。

聖手的所有魔中魔系列,也是一樣,唯獨四階,它使用跟東賢四階一樣的偏心結構,雖然設計還是0面,但內圈還是要跟著軸轉,所以陰錯陽差的形成特別的轉動方式。

六個面轉動表面第一層沒問題,全都是0面,但轉動第2層,就不同了,因為會轉動到軸心,內圈會跟著動。因此第一件事,就要判斷您手上的四階魔中魔軸心在哪裡?兩層兩層轉動測一下即可。

以我這顆來說,我的軸心在第二層黃、紅、綠交界處,只要轉動到這塊,內圈就會跟著轉動。

請先找到自己手邊四階魔中魔的中心,有的人稱為捆綁塊(bandage)。

另外一提,因為每個面都0面,所以每次轉動,每一小塊都會維持著紅色對面是橙、藍對面是綠、黃對面是白。

(下面的公式小寫是僅轉第二層)

步驟一:組中心

這部份很容易,因為每個面都0面,所以與mf8版本相同,只要注意中心的捆綁塊位置,將其放置於左下,然後使用r2u2r2的方式來交換即可完成。

注意,不要使用速解解中心的方式,因為那會動U、F、R這種第一層,這樣轉表層是不會動到中心的。

 

步驟二:解外圈4階

這步相信大家最在行不過了。

但要注意的是,若最後遇對邊互換(P特)時,要將中心捆綁塊放左下,才不會動到。

若遇到單邊翻轉(O特)的話(二分之一的機會),原公式會破壞中心,那只好再將中心重組,然後再重組邊解外圈,就不會再遇到了。

這是因為O特在組完中心就確定有沒有發生了,若會四階盲解的人,可以提早發現提早處理,一般人只好用此方式了。

若有人知道可以直接在此方塊上做O特,而不破壞中心的公式,請來信告知。

 

四階魔中魔1.0的話,在這個步驟完就完成了。

 

步驟三:解內圈邊塊

這裡提供一個利用commutator找到三循環的方式。

示意圖 公式 commutator符號

(小寫只有第二層)

rUr’U’-l’-UrU’r’-l

[[r,U],l’]

 

要注意此公式的中心捆綁塊要放在左邊。

由commutator符號可以看出,先操作[r,U]=rUr’U’把A放到B的位置,然後動l’,讓C跑到B位置,再做第二次commutator讓其它塊還原,並達到ABC三循環。了解公式的生成,中心捆綁塊只要放在左半即可,四個位置都可以,不一定照圖上畫的只放左下前LFD。

 

四階魔中魔2.0的話,在這個步驟就完成了。

 

步驟四:解內圈角塊

接下來最後一步了,由於要只動角塊,其它不動,所以步驟多了點。

示意圖 公式 commutator符號

(小寫只有第二層)

R’FRfR’F’Rf’lfR’FRf’R’F’Rl’

[[R’FR,f],l]

 

要注意此公式的中心捆綁塊要放在左下前LDF。

由commutator符號可以看出,先操作R’FR,把A放到B的位置,然後動f,讓C跑到B位置,再做commutator讓其它內圈塊還原,此時其實已經做好ABC交換了,但同時外圈亂了,很巧的剛好l上面的都沒亂,所以再跟l做一次commutator,把外圈亂的還原。

 

到此方塊應該就可以還原了…

 

 

(上面兩個三循環公式,由陳啟仁提供,他真的太強了。)

加速

步驟三解內圈,其實要蠻久的,因為是commutator的缺點,就是公式很長。再加上setting,就要很久了。

所以可以的話在步驟三開始前,把一些內圈邊塊先組好,才不會在步驟三轉太久。

注意,是要在步驟二完(做完一次4×4後),確定沒有單邊翻轉(O特)時,才用此方式組內圈邊塊,否則到時做4×4時,就又會把內圈邊塊弄亂,就白做了。

官方的解法,是先組內圈,這樣後來外圈遇到O特,就麻煩了。

不過由於先組內圈速度快很多,但要記的東西也比較多,過一陣子沒轉就會忘了,建議把公式用理解的方式比較能記的久一點。

下面重新理一下解法

步驟1:組中心

步驟2:確定沒O特

其實就是先解外圈四階,不用解到完,確定沒發生O特即可。會四盲的人可以直接用看的。

步驟3:組內圈邊塊

先做黃白面的內圈,然後再做下三層,形成如下圖。

這步有點像解3×3的第一層,理解即可,若要歸納公式,會很多。

內圈最後一層,可以用下面兩方式來完成。

示意圖 公式 說明
(Rr)’U'(Rr)U'(Rr)’U2(Rr)

中心捆綁塊放左下後(LDB),才不會去動到。

其實就是三階OLL的公式

U2(Rr)2U2(Rr)2

中心捆綁塊放左下(LD)

圖的箭頭很亂,但其實就是上面兩個要翻面時使用。

P特的簡單版。

 

步驟4:解外圈四階

由於前面已經避免掉O特了,所以這裡只會發生P特的情況,使用下面的公式,才不會破壞中心。

示意圖 公式 說明

(小寫只有第二層)

u’RUR’FR’F’RudR’FRF’RU’R’d’

中心捆綁塊放左下(LD)

其實是利用組邊的概念達成。

 

 

步驟5:解內圈角塊

接下來就跟前面步驟四的一樣了。

R’FRfR’F’Rf’lfR’FRf’R’F’Rl’=[[R’FR,f],l]

 

 

補充

一般比較難的異形方塊,做出來,官方通常都不會提供解答的,聖手還拍了詳解的影片,應該給予極大的掌聲。

聖手出的這一系列魔中魔,陰錯陽差的讓四階3.0版形成了一個大家都不習慣的方塊,反倒是五階魔中魔的還比較簡單。

 

再來下面兩個公式在這顆不會用到,但在轉五階魔中魔時會用到,這裡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示意圖 公式 說明
R’r’U’u’F’f’UuFfRr

中心捆綁塊放左下後(LDB)

其實是三階第三層十字的六步法公式

R’U’F’UFR

中心捆綁塊放左下後(LDB)

其實是三階第三層十字的六步法公式

跟上面的步驟四、步驟5不同,這個會破壞外圈。

 

 

 

 

This Post Has One Comment

  1. jjuudydy

    很厉害了,我自己在解决的时候,o特是单独考虑了一个公式,很长很长,基本上是利用原理去解的,如果提前处理效果会更好。

發佈留言